张淦侑:陈济棠是钦廉文化孕育而出的优秀代表
——在谢凤芹《陈济棠传》首发座谈会上的发言
提到钦廉、广东和民国史,陈济棠一定是个绕不开的课题。我儿时就常听陈济棠和陈铭枢、香翰屏故事。
2012年,防城港市首先破局,公开举办了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第一次陈济棠学术研讨会,意义重大。陈济棠作为钦廉文化孕育而出的优秀代表,他不仅满足了钦廉人和广东人的文化自信,而且大大提高了钦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。对于这样的人物,如何更好更客观地评价他,不但是本地文化人的使命,也是海内外钦廉人必须面对的问题,因为做好陈济棠研究,对我们钦廉人的族群认同、感情归属、文化传承、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。我期待我们保持这样的定力,为钦廉文化注入新动力。时隔12年,谢凤芹主席的《陈济棠传》首发式,就相当于中国大陆第二次陈济棠学术研讨会,所以这是大事!谢凤芹主席是我们合浦人,她耗其十几年心力写就的作品,用新颖的角度和客观的态度,还原了“南天王”陈济棠的一生,笔缝之间,显见作者的文化自觉和担当以及文学创作的使命。我希望能有更多和谢凤芹一样的作者,依托钦廉文化的宝库,把钦廉人民世代引以为傲的故事,推向全国和世界。
钦廉,即钦州、廉州。光绪十四年(1888),清法战争后划界,广东省西南部的廉州府,划出散州钦州升为省直隶州,以钦州防城、如昔巡检司为防城县来属,钦州地位一跃而起,为冲、繁、难。廉州府辖合浦、灵山二县,地位稍降,为繁、难。清法战争,这是以刘永福、冯子材为代表的钦廉人,第一次崛起于中国近代史。第二次崛起,则是钦廉起义后,以邓本殷、苏慎初、林俊廷、申葆蕃、李易标等一众钦廉人为代表的“北洋派”,以黄明堂为钦廉人代表的“拥孙派”,在两广统一战争中交锋。直至陈铭枢、陈济棠为代表的钦廉人,第三次聚势崛起,前所未有地提高了钦廉人对广东的话语权、影响力。尤其是陈济棠主粤,其政绩远超胡汉民、陈炯明等大佬,开启“粤人治粤”的黄金时代,成为世代广东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焦点。陈济棠、陈铭枢这钦廉二陈,均从阳江起义,加入粤军第一师第四团,这个团基本都是钦廉人。陈济棠、陈铭枢领导的钦廉系在南征、东征中迅速崛起,并在第二次粤桂战争中取胜,分别执掌广东省军政大权。陈铭枢率十九路军离粤后,陈济棠独掌全权,广东就变成了清一色的陈济棠嫡系,其嫡系以钦廉人和高州人为主。
陈济棠主粤时期,文以林翼中(合浦人)、武以香翰屏(合浦人)为首的钦廉人,通过钦廉会馆、德明社等阵地开展传统文化宣扬,以燕塘军校培植自己的亲信,第一集团军的七个师师长就是钦廉人。在偏安一隅中,“南天王”陈济棠深知“自己人”的重要性,从他走出防城的那一刻起,就不断得到钦廉贵人的引导和帮助。陈济棠的第一个贵人是苏汝森,合浦乾江人,广东独立旅长;第二个贵人是丁守臣,合浦安石人,广东海军舰长;第三个贵人,我认为是陈铭枢,合浦公馆人,在辛亥革命中,陈铭枢的资历很高,没有陈铭枢让位和推荐,陈济棠不一定取得钦廉系第四团团长之职。所以,陈济棠对钦廉人尤其对合浦人,非常重视。除了与邓世增结拜为兄弟(陈济棠母亲姓邓),重用张国元、黄质文等合浦人,陈济棠还为广州合浦学会小北路房产带头捐款,在他的带动下,全省各界名流踊跃参与,广州合浦学会一跃成为当时各地留省学生组织的标杆!
对于陈济棠这个老广东人世代传颂的历史人物,他关爱平民、弱势群体,他大刀阔斧办工商业、搞好经济,他坚守道德底线和文化正统,他极力推动全省现代教育事业发展,在谢凤芹《陈济棠传》都得到了充分展示。最后,我想提五个建议:一是整理近现代钦廉名人,二是关注钦廉族群的迁徙,三是文化走出去、请进来,四是企业参与文化的创新,五是设立钦廉文化基金会。谢谢。
转载-原文链接:张淦侑:陈济棠是钦廉文化孕育而出的优秀代表
作者:张淦侑,钦廉文化创始人,广州合浦学会副秘书长、广州市口述历史研究会会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