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0多年前的广西地图。不好意思,海边是广东。

老广东、广东佬讲:

  “你看,只广西婆烧水烟筒噶。”
  “你系边地人?”“我屋企靠近老广西那边噶。”
  “你去边地?”“我去广西。”
  “老广西好恶,番蛮。”
  “叼惹咩,广西佬死食懒做。”
  “招了很多广西佬来做工。”
  “去广西做生意,顺便摞只广西婆转来做老婆。”
  “蟹都冇识食,正一只广西佬。”
  这里的广西,是除了钦廉之外的广西。

合浦、钦县、灵山、防城,我叫钦廉四属,我是老广东。除我之外,白色区域,你们都叫老广西。

老广西、广西佬讲:

  “涯人从广东搬来噶。”
  “广东哪里?”“合浦安石。”
  “老合浦又过来抓鱼了。”
  “涯细细时跟阿妈去过广东。”
  “明朝日,落广东担盐。”
  “阿弟去广东读书了。”
  “广东佬噶咸鱼难食死。”
  “广东佬担大银来了,你只女有福了。”
  这里的广东,是钦廉。

失去的大广东:香港、澳门、钦廉、海南。

小时候,我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。

  我的家,1965年前是广东、广西两省交界。
  广东以东是广西,广西以西是广东。
  我们总会被东边的人,叫做广东佬、老广东、老合浦、新广西、水佬。
  而我们,会叫东边的人作“广西佬、老广西、山佬、涯佬、土佬。”
  我们不是广西吗?

钦廉上就广西,广西下就广东,上下颠倒,世事难料。广东省湛江专区合浦县,观音大士的阁。

确实,我们不是广西。

  至少,1965年以前不是,那时的行政区,往前一直是湛江专区、合浦专区、钦廉专区、第八行政督察区、钦廉道、廉州府的。
  都是广东的。
  也许,现在还不是广西。
  尽管土地划了广西,可是,很多人出生在广东,风俗习惯是广东,再往前的明清时期,都是福建人。
  老广东,没有从广东迁来广东的说法(因为这里是广东),都说从福建来。
  老广西,都喜欢说从广东迁来,很多在老广东迁来。

广东省专区时代,今北海、钦州、防城港(不含上思县)、茂名、湛江、阳江等市叫做“湛江专区”。

老广东的生活,老广西你不懂。

  隔壁家的女人,为什么被人叫做广西婆?
  人死的时候,师傅佬(道士)为什么要写“广东省廉州府”?
  做社的时候,那些社名竟然是明清时期的广东地名。
  只在十年前,老广东去台湾,还要写“广东合浦、广东灵山、广东钦县、广东防城”。
  有一天,我遇见了海外寻根的老人,他说,我死后,我的墓碑一定要写“广东合浦”。
  据说,解放初期,广州市人口普查,合浦、钦县、灵山、防城的钦廉籍差不多有20万人。
  有一天,我在中山大学食堂和老乡吃饭,服务员问,你们是福建人吧?讲廉州话,福建妹妹竟然听得懂!

钦州广州会馆,钦廉为广东省内,所以有广州会馆,而无粤东会馆。我们在南宁的会馆叫做“粤东会馆”,粤东,广东也,钦廉人都有份。我们在广州天字码头附近有钦廉会馆,曾经好犀利!

  喂,那只靓仔讲得一口省腔(广州话),睇来都叹过大世界!
  我阿公行船过大海,去过广州湾、海防,去过省港澳,落过南洋,阿婆都有几只。
  我阿公在东山有大屋、西关有二婆,只大婆在防城乡下有得食有得耍,见人都讲阿公有本事,在广州又摞多只老婆。
  广州算咩?我地企沙大过广州,与三国交界,我家开百窗,吃半江水,住半边村也,九幢上九幢落,八十二人担水食,三只火砖灶,夜睡望星楼,骑马去买菜,餐餐百蛋千蛋。
  上个世纪三十年代,广州“联社”出了一个对,上联是:“粤海海关关粤海”; 防城秀才陈鸣尘灵机笔对:“防城城守守防城。”
  月光光照地堂,虾仔你乖乖训落床。小时候,阿妈经常唱歌哄我睡。
  睇大戏,好过瘾,谁家冇有红船故事。
  北海嘀茶楼,冇系老街坊冇留位,日夜爆棚,够死食。
  “叼惹咩,上省城,跟住陈老总(陈济棠)冇操冇饭食。”
  十九路军威戳稍,最威都系我地钦廉兵,打两枪叼娜妈,日本仔未识死!
  刘义打番鬼,越打越好睇。下四府噶兵,越打越生猛。

粤海深恩,莆田厚德。天妃庙之妈祖崇拜,遍及钦廉地,我自福建来。

入桂前,历史传统上,哪些乡镇是老广东?

  以民国大陆后期区划为限的钦廉四属。

陈铭枢:合浦人的代表,广东省主席、行政院代院长,十九路军缔造者。

一、合浦县。

  合浦县共设5个区、12个镇、36个乡。
  一区:附城东镇、附城西镇、西场镇、石康镇、北合乡、石湾乡、上洋乡、道歌北乡、道歌南乡、党江乡、乾江乡、沙岗乡、乌家乡、多蕉 乡、均安乡;
  二区:公馆镇、山口镇、永安乡、上廉乡、耀康乡、白沙乡、东城乡、闸口乡;
  三区:北海东镇、北海西镇、南康镇、婆围乡、福成乡、涠洲乡、高德乡;
  四区:张黄镇、常乐乡、 安石乡、龙门乡、白石水乡、北塞乡、旧州乡、石埇乡、马栏乡;
  五区:小江镇、福旺镇、中山乡、寨圩乡、土东乡、六横乡、乐民乡、合立乡、新睦乡。

刘永福:钦州人的代表,他率领以钦廉人为主的黑旗军威风近代史。

冯子材:钦州人的代表,做过三省提督。

二、钦县。

  钦县共设3个区、3个镇、34个乡。
  一区:附城镇、水东乡、北营乡、傍城上乡、傍城下乡、孟埇乡、平山乡、凤山乡、平银乡、久隆乡、黄屋屯乡、龙门乡。
  二区:小董镇、陆屋镇、大寺乡、贵洞乡、南荣乡、那陈乡、那蒙乡、大垌乡、板城乡、长滩乡、那香乡、平吉乡、青塘乡、广平乡。
  三区:那丽乡、那彭乡、那思乡、广隆乡、新圩乡、安农乡、泰安乡、保安乡、凤凰乡、头甲乡、 英环乡。

苏三娘:灵山人的代表,花木兰,近代女将第一人!

三、灵山县。

  灵山县共设4个区、2个镇、58个乡。
  一区:附城镇、东安乡、峰安乡、久治乡、龙和乡、长福乡、平南乡、龙里乡、平山乡、永吉乡、永凝乡、平坡乡、庆良乡、保良乡、维灵乡、圣化乡、芳龙乡、石塘乡、镇安乡、化龙乡、中秀乡、冠中乡、冠右乡、冠左乡。
  二区:武利镇、联和乡、联卫乡、明山乡、大平乡、钟灵乡、伯劳乡、维安乡、升平乡、檀圩乡、绥靖乡、仙山乡、仙岭乡、正和乡。
  三区:那隆乡、三隆乡、龙山乡、申安乡、狮岭乡、上安乡、维正乡、镇平乡、沙坪乡、太平乡、南安乡、白花乡、烟悦乡、茅针乡、中和乡。
  四区:均安乡、那楼乡、那凤乡、那路乡、新江乡、那礼乡、百济乡。

陈济棠:防城人的代表,“南天王”,广东深受他的影响,在其主粤期间,第一集团军十个师,有七个师的师长是钦廉人,他的左右手香翰屏、林翼中为合浦人。陈济棠时,钦廉人名声大噪,群体崛起。

四、防城县。

  防城县共设11个镇、12个乡。
  防城镇、企沙镇、江平镇、东兴镇、那梭镇、那良镇、大直镇、茅岭镇、大菉镇、滑石镇、滩散镇、三波乡、光坡乡、江山乡、竹山乡、镇平乡、峝中乡、扶勤乡、平旺乡、那天乡、 东乡、那良乡、北仑乡。

这个地方喜欢反清复明,孙中山搞了两次钦廉起义。明末清初,广东省廉州府官民数万客家人举家迁入越南,成为钦廉文化在越南的重要延续。

入桂前后,暗流涌动,老广东与老广西的博弈

钦廉入桂前,两广做了以下动作:

  1949年,钦廉属广东省南路专区。
  1949年12月10日, 广西省贵县木格、桥圩等2特区共18个乡划给广东省灵山县暂管。
  1950年1月13日,广东省灵山县横东、上南、南山3个特区划入广西省横县。
  1951年1月,广东省防城县东兴镇筹建县级市。
  1951年1月12日,广东省设立地区级北海市,为钦廉专区驻地。
  1951年2月15日,广东省灵山县部分区乡划给广西省横县、贵县。
  1951年5月14日,广西省怀集县划入广东省。
  1951年5月14日,广东省钦廉专区所属钦县、 防城县、合浦县、灵山县、北海市委托广西省代管。
  1951年6月,广西省邕宁县析出大塘区 (原称三官区,包括锦亮、太安、那团、团洞、那农、那黎、大塘、团城、南荣、陵桂、南晓、晓元、台马、大满、福里、平朗、雅王、那湾等18个乡) 划归钦县管辖。

入桂52年,还是当年的粤味。

1952年,钦廉第一次正式入桂。

  1952年3月28日,钦廉专区正式划入广西省。

老广西做了以下动作:

  1952年5月,以合浦县北部10个区设立浦北县,其行政区域:一区(小江)、二区(龙门)、三区(石埇)、四区(张黄)、五区(白石水)、六区(北通)、七区(福旺)、八区(乐民)、九区(寨圩)、十区(六横)。
  1952年8月11日,钦廉专区改称钦州专区,并增划原属广西省容县专区的博白县。
  1953年4月23日,广西省上思县改属钦州专区,同年又改隶桂西壮族自治区。
  1952年7月,广西省横县沙塘、岭平、邓塘等3个乡划给灵山县。
  1952年8月,东兴市撤销。
  1953年3月,上思县改属桂西僮族自治州。
  1953年5月,广西省博白县划出南部4个乡给合浦县。
  1953年8月,广西省博白县第四区的历山、大银、黄冲、文山、文明、江口、龙地、垌口、平石、官垌、芳田11个乡划入浦北县,设立第十一区(官垌)。

钦廉回归广东文件。

1955年,钦廉第一次回归广东。

  1955年5月 31日,广东省收回钦廉四属。

老广东做了以下动作:

  1955年5月 31日,广东省收回钦廉四属,钦州专区更名合浦专区,博白县复改属广西省容县专区。
  1955年7月1日,钦廉正式复属广东省(正式办手续)。
  1955年7月9日,浦北县复归广东省合浦专区。
  1955年7月,广东省钦县十四区(大塘)18个乡及十五区(贵台)5个乡划入广西省邕宁县。
  1957年3月26日,防城县析出部分县地置十万山僮族自治县(治东兴),分出钦县西北部和防城县东北部置钦北僮族自治县(治大寺)。
  1957年7月,原防城县分为防城县、十万山僮族瑶族自治县。
  1958年5月1日,十万山僮族瑶族自治县更名东兴各族自治县。
  1958年11月,合浦专区并入湛江专区。湛江专区辖合浦、灵山、钦县、东兴、防城、浦北、钦北、阳江、阳春、电白、高州、化县、信宜、吴川、廉江、遂溪、海康、徐闻等18个县和湛江、茂名、北海等3个市。
  1958年11月15日,钦县、钦北僮族自治县合并为钦县。
  1958年12月1日,防城县、东兴各族自治县合并为东兴各族自治县。
  1958年12月,合浦县、浦北县、北海市合并为合浦县。
  1959年6月,合浦县北海人民公社改为县级北海镇,脱离合浦县。
  1963年9月14日,撤销钦县,设立钦州壮族自治县。
  1964年10月31日,复置北海市(县级),属湛江专区。

今广西地图。

1965年,钦廉第二次入桂至今。

  1965年6月26日,广东省湛江专区的合浦县、灵山县、钦州壮族自治县、东兴各族自治县和北海镇划入广西壮族自治区,复置钦州专区。

钦廉入桂后,老广西做了以下动作:

一、打烂砂锅重头来,复置钦州专区。

  复置1951年广西代管时的钦州专区,辖合浦县、灵山县、钦州壮族自治县、东兴各族自治县和北海镇。

二、合浦县一分为二,复置浦北县。

  复置1952年划入广西时的浦北县。
  1964年,合浦县共设26个公社1个镇:六万山、乐民、官垌、 寨圩、小江、福旺、龙门、北通、白石水、大成、张黄、泉水、常乐、石康、石湾、党江、 总江、沙岗、西场、南康、福成、营盘、闸口、公馆、白沙、山口、廉州镇。
  1965年7月,合浦县北部12个公社复置浦北县。这12个公社是:六万山、乐民、官垌、 寨圩、小江、福旺、龙门、北通、白石水、大成、张黄、泉水。

三、再拉上思入伙,翻过十万大山来陪你。

  1965年6月,原一直隶属广西的南宁专区上思县划给钦州专区。

四、弱廉扶钦,钦州坐大,进入“七国时代”。

  1965年7月19日,撤销钦州壮族自治县,改称钦州县。钦州专区辖北海市和钦州、合浦、浦北、灵山、上思、东兴各族自治县等1市6县。
  1971年,钦州专区更名钦州地区。
  1978年12月25日,钦州地区所属东兴各族自治县更名防城各族自治县。

五、拆解钦州地区,分而治之。

  1983年10月8日,钦州地区北海市改为自治区直辖。同时撤销钦州县,设立钦州市(县级)。
  1987年5月21日,钦州地区析出合浦县,划归北海市。
  1993年5月23日,钦州地区析出防城各族自治县、上思县置防城港市。
  1994年6月28日, 撤销钦州地区,设立地级钦州市,并将原钦州市析置为钦北、钦南两区,同时领辖灵山、浦北两县。
  1994年12月17日,撤销北海市郊区,设银海区、铁山港区。划合浦县南康、营盘、福成三镇为铁山港区、银海区一部分。
  1996年4月29日,设立县级东兴市,属防城港市。

六、钦廉四属现状,三足鼎立。


  北海市:辖海城区、银海区、铁山港区和合浦县,23个乡镇、7个街道办事处、341个村委会、86个社区居委会,全市户籍人口174.3万人,市面积3337平方公里。

  钦州市:辖灵山县、浦北县、钦南区和钦北区,54个镇、12个街道办事处,932个村委会,99个社区居委会,全市户籍人口404.1万人,市面积1.08万平方公里。

  防城港市:辖港口区、防城区、上思县和东兴市(县级),25个乡镇、2个街道办事处,全市户籍人口95万人,市面积6222平方公里。

转载-原文链接:这里是钦廉:老广东、新广西
作者:张淦侑
注明:对原文稍作修改